技術文章
【JD-SS07】【競道科技便攜式水質檢測儀,精度更高,多參數,多型號任您選擇!廠家直發,歡迎致電詢價!更多功能與優惠,為您詳解解答!】
如何校準便攜式多功能水質檢測儀?
便攜式多功能水質檢測儀的精準度依賴定期校準,若長期不校準,傳感器漂移、環境干擾等因素會導致數據失真。校準的核心是 “用已知濃度的標準物質修正儀器讀數",需根據儀器檢測原理(電化學法、光學法、物理法)分類操作,同時遵循規范流程,才能確保校準效果。
一、校準前準備:奠定精準基礎
校準前需做好三項關鍵準備,避免因準備不足導致校準失敗。首先是準備標準物質,需根據檢測參數選擇對應標準液,且標準液濃度要覆蓋儀器檢測范圍(如 pH 校準需 4.01、6.86、9.18 三點標準液,TDS 校準需 1000mg/L、10000mg/L 標準液),優先選擇有國家計量認證(CMC)的標準液,開封后按說明書保存(多數需冷藏,有效期 6 個月內)。其次是檢查儀器狀態,確保儀器電量充足(建議滿電),傳感器無破損、污染(若有污漬,用蒸餾水輕輕擦拭,避免刮傷電極膜),顯示屏;若儀器長期未使用(超過 3 個月),需先開機預熱 30 分鐘,讓電子元件進入穩定狀態。最后是控制環境條件,校準需在溫度穩定(15-25℃,溫差不超過 2℃)、無強光直射、無電磁干擾(遠離電腦、打印機)的環境中進行,同時準備潔凈的校準容器(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質,提前用蒸餾水清洗 3 次),避免容器污染影響標準液濃度。
二、分原理校準:針對性操作步驟
不同檢測原理的模塊校準方法差異較大,需按模塊逐一操作,確保每個參數都達到校準要求。
(一)電化學模塊校準(pH、余氯、重金屬)
pH 值校準:采用 “三點校準法",步驟如下:①將 pH 電極放入 6.86 標準液中,輕輕攪拌,待儀器讀數穩定(通常 30 秒內數值波動≤0.02pH),按儀器 “校準鍵",選擇 “6.86 校準",儀器自動記錄標準值;②用蒸餾水沖洗電極,吸干水分后放入 4.01 標準液,重復上述操作,完成 “4.01 校準";③再次沖洗電極,放入 9.18 標準液,完成 “9.18 校準";④校準完成后,將電極放入蒸餾水中,儀器應顯示 6.8-7.2pH(接近中性),若偏差超過 0.1pH,需重新校準。
余氯校準:多為 “兩點校準",需搭配余氯標準液(如 0mg/L 空白液、5mg/L 標準液):①將余氯傳感器插入 0mg/L 空白液(蒸餾水),按 “校準鍵" 選擇 “零點校準",等待儀器清零;②用蒸餾水沖洗傳感器,吸干水分后插入 5mg/L 余氯標準液,選擇 “跨度校準",儀器會自動調整讀數至 5mg/L 左右;③校準后,用另一份已知濃度的標準液(如 2mg/L)驗證,誤差需≤±5%,否則需檢查傳感器是否老化(若使用超 1 年,建議更換電極)。
重金屬校準:以陽極溶出伏安法(ASV)檢測的重金屬模塊為例,需使用重金屬混合標準液(如鉛、汞、鎘各 0.1mg/L):①將重金屬電極插入空白液(去離子水),按 “空白校準" 去除背景干擾;②倒入標準液,啟動儀器 “標準校準" 模式,儀器會自動完成沉積、溶出過程,記錄峰值電流與濃度的對應關系;③若校準后檢測標準液的誤差超過 ±10%,需檢查電極表面是否有氧化層(可用專用砂紙輕輕打磨,再用蒸餾水清洗)。
(二)光學模塊校準(濁度、COD、氨氮)
濁度校準:依賴標準濁度液(如 0NTU、10NTU、100NTU),步驟為:①將 0NTU 標準液(去離子水)倒入專用比色管,放入儀器檢測槽,蓋好蓋子,按 “零點校準",儀器自動記錄空白值;②取出比色管,倒出 0NTU 標準液,用 10NTU 標準液沖洗比色管 2 次,倒入 10NTU 標準液,放入檢測槽,按 “跨度校準";③若儀器支持多量程校準,可繼續用 100NTU 標準液校準;④校準后,檢測 10NTU 標準液,讀數偏差需≤±0.5NTU,否則需清潔檢測槽(用軟布擦拭內壁,去除污漬)。
COD / 氨氮校準:需配合預制試劑與標準濃度試劑,以 COD 為例:①取空白試劑管(僅含試劑,無水樣),放入儀器,按 “空白校準",消除試劑本身顏色的影響;②取已知濃度的 COD 標準試劑管(如 50mg/L),放入儀器,按 “標準校準",儀器會根據標準濃度調整吸光度與 COD 值的換算關系;③校準后,檢測另一份標準試劑管(如 20mg/L),誤差需≤±8%,若偏差過大,需檢查試劑是否過期(預制試劑通常有效期 1 年)或加熱溫度是否達標(COD 檢測需加熱至 165℃并保持 20 分鐘)。
(三)物理模塊校準(TDS、溫度)
TDS 校準:使用 TDS 標準液(如 1000mg/L),步驟簡單:①將 TDS 探針插入標準液中,輕輕攪拌,待讀數穩定;②按儀器 “TDS 校準" 鍵,輸入標準液濃度(1000mg/L),儀器自動修正換算系數;③校準后,檢測標準液,讀數與標準值的偏差需≤±2%,若偏差大,需檢查探針是否有結垢(可用浸泡 5 分鐘,再用蒸餾水沖洗)。
溫度校準:多數儀器可自動溫度補償,無需頻繁校準,若懷疑溫度檢測不準,可將溫度傳感器與標準溫度計同時放入恒溫水浴(如 25℃),待讀數穩定后,按 “溫度校準" 鍵,將儀器讀數調整至標準溫度(25℃),誤差需≤±0.5℃。
三、校準后驗證與注意事項
校準完成后,需通過 “驗證測試" 確保效果:選擇 1-2 種中間濃度的標準液(如 pH 用 7.00 標準液、濁度用 50NTU 標準液)進行檢測,若讀數在允許誤差范圍內,說明校準成功;若誤差超標,需重新檢查校準步驟,排除標準液污染、儀器故障等問題。
日常使用中,還需注意校準頻率:常規參數(pH、TDS、濁度)建議每 3 個月校準 1 次,易漂移參數(余氯、重金屬)每 1-2 個月校準 1 次;若儀器經歷劇烈碰撞、長期未使用或檢測結果多次異常,需立即校準。此外,校準過程中需做好記錄(校準日期、標準液濃度、校準結果),便于追溯;校準后的標準液不可重復使用(避免污染),需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理(如重金屬標準液需集中回收,不可隨意傾倒)。
總之,便攜式多功能水質檢測儀的校準需 “分原理、按步驟、重驗證",只有規范操作,才能讓儀器始終保持精準,為水質檢測提供可靠數據支持。